齐齐哈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名巾帼志愿者讲述100个红色故事女八 [复制链接]

1#

讲述人简介:倪淑丽,女,大学本科学历,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宁城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国家级剪纸考官、剪纸教师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创建的“非遗剪纸工作坊”和撰写的“非遗剪纸校园传承”案例同获国家教育部奖励。

女八路王桂兰.mp:35来自内蒙古赤峰宁城妇联

抗日战争时期,宁城县曾出了一个“女八路”,她的名字叫王桂兰。

这个“女八路”很有传奇色彩,只可惜她没有走到最后,不然她的名望可能比郭俊卿还大。

王桂兰,年12月22日生,乳名珠子,抗日战争时期曾化名刘宝森,宁城县一肯中河北小三爷地人,农民家庭出身。父亲王忠永;母孙氏,八肯中八里铺富隆永人。王忠永、孙氏生二女,王桂兰为长。

王桂兰父母早亡,姊妹二人由伯父王忠发抚养长大。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王桂兰泼辣勇敢的性格。同时,由于缺少“关爱”和“约束”,她姊妹二人都没有缠足,让她们保留了一双天然的“大脚板”。

年,王桂兰年满14岁,被伯父王忠发许配给现喀喇沁旗旺业甸东局子二道沟李臣为妻。李臣家贫,常干些拦路抢劫“砸明火”等勾当。为摆脱这种不良环境,王桂兰曾带李臣到她外婆家八肯中八里铺富隆永生活,期间生一男孩,乳名孙成。因受土地房屋等基本生活条件所困,年,她和李臣又搬回二道沟居住。

年末,在冀东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李青山领导下,承平宁地区建立第一支抗日游击队。由于这支游击队的成员多数是宁城黑里河人和相邻的平泉、承德地方的人,活动地区也以宁城西部和平泉、承德北部及相邻的喀喇沁旗南部山区为主,期间常到王桂兰家的二道沟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抗日。王桂兰积极响应游击队的号召,带头参加会议和给游击队做鞋袜、补衣服等,很受游击队好评。但是,她的这些行为却遭到了她丈夫李臣的反对。李臣为此经常和她吵架,并毒打她。在这种背景下,王桂兰忍痛抛下年幼的儿子,于年初参加了裴文和李青山率领的抗日游击队,成为承平宁地区第一位“女八路”。

王桂兰参加游击队后,凭着一双天然的“大脚板”,行军不掉队,打仗很勇敢,很快锻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游击队员。这支游击队在承平宁地区活动一段时间,转移进关,到冀东根据地休整培训,换取夏季服装。王桂兰跟游击队一起到了冀东。游击队在冀东一边参加战斗一边接受培训,周治国等领导人对王桂兰的勇敢泼辣十分赏识,考虑到承平宁地区特别缺少妇女干部,便决定留她在冀东学习锻炼一段时间,再派她回承平宁地区工作。因此,游击队返回承平宁地区时,王桂兰没有一同返回,而是留在冀东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军事培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王桂兰还保留有她当年在冀东学习时的小册子,其中有田桐生同志在晋察冀边区各机关、学校、工厂“三·八”座谈会的讲话,题目是《妇女干部要为学会生产和卫生文化的技能而奋斗》,另外还有《关于妇女卫生工作的思想反省》等培训资料。田桐生当时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那时正是各个根据地正在推行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建议,田桐生当时是晋察冀中央分局的青年、妇女干事,负责共青团和妇女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讲话很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王桂兰保存的这些资料,曾被翻拍成图片,刊登在宁城县政协《文史资料》之中。

年,承平宁地区的抗日烽火已经燃起,晋察冀边区冀东区党分委决定组建承平宁武装工作队,到承平宁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武装工作队最初由28人组成,周治国任武装工作队队长。武装工作队到承平宁地区,很快建立起四个抗日区政权,开辟出一片方圆上百里的抗日游击区,王桂兰被派到二区任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简称区妇女主任。

年,当年承平宁联合县二区抗日积极分子孙喜伶在《抗日战争时期几件事的回忆》(《平泉县党史资料》第十七期)中忆述:“王桂兰是一个能干的妇女,在婆家挨打受骂,后来跑出参加了八路军。年,组织上分配到我们这个区当妇女主任,发动妇女做军鞋、军袜,支援抗日。她双手使枪,我们都叫她‘双枪女侠’。她的腿跑得非常快。一次夏扒皮(夏九峰)带着特高队去抓她,夏一进大门就喊:‘这有八路吗?’王桂兰听见有人喊,就把头发披散开,脸上抹一把锅烟子,拿着棍子出去打狗。夏九峰进屋搜查时,王桂兰出了大门就上山了。等夏九峰醒过神儿来,王桂兰早就无影无踪了。”

年秋,日伪重兵扫荡承平宁地区,王桂兰与承平宁武工队的战友杜珍(杜鸣岐,宁城三座店大金沟人)等人一起撤回冀东,在冀东学习工作。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王桂兰经周治国批准回乡探亲,没再返回冀东,在宁城协助地方和军队做些工作。年秋,国民党警察大队在八肯中八里铺富隆永将她逮捕,送到小城子关押。关押到第七天时,她趁看管松懈逃脱,到八素台(布日嘎苏台)山里,找到了热中地委和19军分区,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年,宁城全境解放。鉴于李臣早已又婚,王桂兰与他离婚。年9月16日,王桂兰与19军分区后勤部干部徐祥云结婚,在19军分区驻地宁城县一肯中大窝铺村落户,参加土地改革,分到房屋土地。由于身体多病等原因,王桂兰脱离革命工作。年3月,徐祥云复员,王桂兰与徐祥云一起回到徐的老家喀喇沁旺业甸,在那里定居。

王桂兰和徐祥云婚后生一女,名徐秀珍。儿子孙成成年后用名李春生,工作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

年2月21日,王桂兰在喀喇沁旗旺业甸东局子家中病逝,享年60岁。

战争年代环境特殊,有些问题今人已经很难解释清楚。承平宁地区的第一个“女八路”在革命胜利后为何会回家为民,今人肯定会有很多不解,但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什么奇怪之事。如年参加抗日的黑里河西泉朝阳沟人王汉升,抗美援朝战争时已任志愿军炮兵营参谋长,复员后也是自愿回到朝阳沟一生务农,直到年病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