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的6月7日,这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时刻,也是一些人命运转折的重大时刻。早上上班的路上看到交警在考点外认真值守,道路限行车辆绕道,送考的家长在学校大门两旁的围墙跟下蹲坐或者站悠,一些培训及招生机构的人员拿着宣传单页顶着太阳在考场大门外晃悠。看到这一切突然就想起来14年前自己的那场高考了。
年模模糊糊地参加了高考,然后上了一个省会的建筑专科学校,为啥学建筑这还得感谢班主任老师的指点,他说家里没有资源背景,你得找一个能吃苦好就业能赚钱的行业。工作10年以来坎坷浮沉百感交集。说是模模糊糊地参加高考,是因为高考前的一天,学校组织着本校高三学生大概多人,在校长讲话、鞭炮奏乐的惯例仪式结束后就乘坐大巴车从乡镇高中来到县城的考点,安排宾馆住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自由结合看过考场后,就算是没啥具体大事了,开始了自由活动。
住在一个宾馆房间的学生还是按照原来在学校宿舍时候的人员安排,都是老面孔都是老朋友,来到城里后大家就放开了,反正都知道两天高考结束后就各奔东西了,有的计划上学,有计划去南方打工,有的计划转到县城高中复读,有的计划上个技校学门手艺,还有没啥打算的。本来大家的学习程度都是那样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真正还在耐心学习的学生除了几个踏实的女生外,就没有其他学生了。躺在宾馆的床上,软和的床垫,洁白的被子,干净的带淋雨的卫生间,凉爽的空调,还有电视。那时候宾馆还没有WiFi覆盖这种设备,同学中拿手机的人也是少数。环境优美,心情愉快,大家随心所欲地玩着,晚上的时候有同学提议,出去夜市上聚聚,兄弟一场同窗一场,就这样晚上啤酒烧烤来了一场,大家8个人AA制。
本来我们那个学校学生程度都一般,至于重点和学生们压根就不知道,都是农村乡下的学生,老师们就更没有提过。那一年高考结束后,全能上本科线的不足10人,其中体育生2人,画画的3人,播音主持一人,书法2人。纯粹靠文化课成绩上线的好像是2人,其中我班有一个。这里说的上线是指二本线。高考前什么是一本、二本、三本班里的学生大都不知道,我更不知道了。班主任老师多次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班50多号学生高考后都能上个重点专科学校学一门热门专业就足矣。
我家是农村的,父母都不识字,家里除了种地,也没其他收入。父母为了多重点粮食换钱,就种了好多地。那时候可以承包村上的荒坡土地然后自己开荒种田,家里为了犁地常年养牛,因为地多,所以我的童年是在田间地头和牛羊为伴。家里有姐姐,哥哥和我,兄妹3人。我姐是老大小学毕业就充当劳力帮家里干农活了,现在每每谈及此事姐姐也是遗憾无比,那时候可能她还是学习的苗子。我哥哥上学的时候家庭条件就好起来了,但是我哥初中毕业就逃学打工去了,多年过去也没学个啥技术手艺,在父母的扶持帮衬下算是结婚生子就人生就那样了。
我上学成绩还可以,从小学到初中几乎年年得奖,就算上到高中也多次得奖。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说高中上不上都行,因为父母也不知道上学最后能干啥,听广播和村里的人们闲聊上大学也不好安排工作,好多大学生都失业了,好多老板都是初中小学毕业,有的还是文盲,上学是那块料了横竖都行不是那块料再上也白搭浪费钱。
那时候村上有人在外面收破烂和跑江湖一年也能赚不少钱,还有村上的同学去南方进场打工一个月大概都拿到0块钱了,当时家里的老师们工资一个月才块钱那样。进入高三下学期,因为函数和三角形什么的一结合,数学成绩就不行了。现在的教育专家说的一句话我很赞成,学生聪明不聪明初中三年级函数学就知道了。进入初三就是这种状态对自己毕业后继续上高中还是出去打工模棱两可,家里也没有明确指示,反正是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就这样迷迷糊糊地上到毕业,然后就找了个高中上上,中考成绩也没考好,县城里面的重点高中也进不去。同期,一个村上的女生初三复习了一年,第二年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复习了一年考上了河南财经大学,然后考研中国人大,现在已毕业多年据说年薪30多万。当时我们的成绩都是那样半斤八两的一个档次。
上到高中后,家里打算着高中毕业后我就是兄妹中学历最高的了,在农村高中毕业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计划上高中就是这样,毕业了就算人生学习生涯结束。高中的数学依然让人头疼。高三的时候老师说大家都鼓鼓劲,高考后上个重点专科学个热门专业毕业了有个工作也算人生圆满了。于是就坚持着,想着不管学啥把一件事情做好,专科也是学校,肯定也可以,国家一直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高薪蓝领工人严重缺乏。那时候也没有因为学习多么的下功夫或者由内心觉醒,自我动力,同学们都那样该干嘛干嘛。
大学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当时是年,一方面受到08年经济危机影响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另外一方面学校都是专科层次,好公司大公司基本不来招聘。考研专家张雪峰老师说得很对,什么样的企业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呢?就是这个道理。优秀的公司招聘的都是卓越的人才。毕业以来一直在建筑行业混达,高不成低不就,做过半年的监理,后来在开发公司待了几年,然后现在在施工单位上班。
都说建筑行业已属于夕阳产业了,加上疫情影响和大地产公司爆雷不断,行业人员过剩,形势不容乐观。35岁的危机感已经来临。学历不行,工作经历不行,情商再低,确实是人生前景已经定格了。
今天看来,命运的馈赠,确实是一切都标好了价格。高考不努力,学历就不行,学历不行大公司敲不进去(也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个案),然后就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背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就算你函授、专升本、自考、远程继续提升学历这只是体制外的人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罢了,市场上没有地方承认,在中介的鼓动宣传下花钱买个证而已。真想脱胎换骨还需要考研,全日制这种。
毕业10多年,纵观当时的高中同学,有几个在社会上打工几年然后考教师,还有的是大学毕业后当兵然后回来转业安排进了科室(个别),还有自己做点生意比如开个修理厂、超市,有的当了协警,其他都是籍籍无名,能当个老师或者进到政府序列。能当个正式老师、进入政府,这在县城来说已经是人上人了。那一届的大学同学,除了宿舍及关系比较好点的还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