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记者薛宏莉
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齐齐哈尔有个“爱管闲事”的老刘,就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他救过人,抓过贼,义务帮素不相识的人维过权……前不久,还帮萍水相逢的新疆六姐妹寻找到了在黑龙江失散多年的亲人。最传奇的是,当年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提及的烈士王文英,就是在老刘的努力下确认身份,最终走入齐齐哈尔“红色印记”的。为了揭秘“王文英生前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老刘又追踪了四十多载……
“老刘”名叫刘长来,76岁,是一位企业退休职工。近日,他的故事因“帮人寻亲”被偶然发现。记者也随之了解到了他“管闲事”的过往。
代寻“53年跨越千里的亲情”
只因异乡对陌生人的一句承诺
“真没想到,只是公交站台上一次萍水相逢,他就帮我们四处奔走寻找到了失散53年的亲人。这可是困扰我们一家人半个世纪的夙愿呀!”时隔两个多月,再说起这段往事,家住新疆的53岁的宋丽杰依旧难掩激动和感激。帮他们寻亲的,正是刘长来老人。
年9月,刘长来老人去新疆探亲,在乌鲁木齐的妹妹家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去游玩。就在妹妹家小区附近的那个公交站,老人遇到了被当地社区聘为治安员的宋丽杰。
“我每天在公交站附近执勤,过往行人只要是住在附近的我都脸熟,老人是‘生面孔’,所以我印象更深。一天,他下公交车,坐在站台附近的椅子上休息,我就和他攀谈起来,一听口音是东北的,我问‘大哥你是从哪来的?’他说是齐齐哈尔,我一听心里有点儿激动,说‘我老家也是齐齐哈尔的’……”宋丽杰回忆说,当时她并没好意思立刻拜托老人帮助寻亲,“毕竟过了那么多年,我们自己都一直没找到,更何况去麻烦一个陌生人。”但是,这件事却在宋丽杰的心里激起了涟漪。
几天后,再相遇的随意攀谈中,宋丽杰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大哥,你是齐齐哈尔的,能不能帮我到当地派出所打听一个人呀?他是我小舅,和我们一家失散五十多年了。”宋丽杰告诉老人,她的父母原来都在齐齐哈尔工作,后来支边到了新疆。母亲家兄弟姐妹四人,其他人都在黑龙江。刚到新疆,她妈和亲人之间还有书信往来,后来就失联了。只知道小舅叫汤国臣,大约70岁左右。
宋丽杰说,她母亲在世时,一直有寻亲的心愿。母亲去世后,为了完成这个遗愿,她和两个姐姐、三个妹妹都曾到新疆公安部门寻求过帮助,民警查找“汤国臣”,回复嫩江有这个情况比较相似的人。“当时我们以为嫩江就在齐齐哈尔,所以曾往齐齐哈尔公安局打电话求助,对方答复是没有符合条件的这个人。一方面是我们提供不出相关证明,警方不能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新疆和齐齐哈尔警方的答复在我们看来‘不一样’,于是寻亲被搁置到了现在。”让宋丽杰意外的是,萍水相逢、几面之缘,刘长来老人不但答应帮忙寻找,还真的四处奔走、努力,最终帮她们找到了失散53年的亲人。随着与小舅舅取得联系,在嫩江生活的大舅、小姨两家亲戚也都被找到了。
和亲人团聚时,宋丽杰六姐妹及小姨家的两个姐妹,专程来齐齐哈尔感谢刘长来,这才听说数九寒天,老人跑了多个派出所。“说来也巧,他联系的那个派出所回复辖区还真有一个‘情况类似的’,但不能提供具体个人信息。于是,老人家一次次往街道办写信,最终促成了对方和我们取得联系,让我们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舅舅。”宋丽杰感慨道,53年,跨越千里,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老人家。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揭秘魏巍笔下的“烈士往事”
他从年少奔走到白头
其实,这不是刘长来第一次寻人,更不是他第一次做好事!
魏巍笔下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当年上初中时,19岁的刘长来在课本里读到了这段文字。“王文英?会不会是我们屯的那个王文英呢?”刘长来回忆说,他儿时在齐齐哈尔铁锋区向阳村生活,当时叫樊屯,大约有二十来户人家。四岁那年的记忆是,村里有一个叫王文英的叔叔,骑着马、带着大红花去参军了。后来,就听村里人猜测,没有音讯的他可能是牺牲了。十岁时,王文英家里用纸糊墙,在其中一张《人民日报》上看到一个军队发布的“寻人启事”,其中就有王文英的名字,上面写着“齐齐哈尔樊屯人”。再后来就是在中学的课本上读到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刘长来这才有了那个大胆的猜测。
为了确认“王文英”的身份,刘长来不但给魏巍写了信,还给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写了信。后来,终于确认“王文英”就是他儿时记忆里的人。齐齐哈尔民政部门给王文英的家属送去了烈士证。“逝者安息,可他生前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这一直困扰着刘长来。在魏巍笔下提及参加松峰岭战斗的是38军师团,可38军在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普通人随便打听部队位置,是很难得到答案的。刘长来只能一边留心,一边和退役的老兵询问,这一问就是三四十年。大约十四五年前,刘长来终于得知38军的军部现在在河北保定,于是借着出差的机会去了那里。他在部队得知了王文英所在团部的位置,并在军史馆的烈士名单中看到了王文英的名字。
另一方面,年,齐齐哈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国作,正在筹建“齐齐哈尔西满英烈纪念馆”。早就因为“王文英”跟王国作相识的刘长来,找到了王国作,建议他把王文英烈士的事迹收入纪念馆。王国作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根据刘长来提供的情况,家属提供的情况,以及他所在团的战斗经历,整理出了王文英烈士的简历。“王文英牺牲前已经是班长了。”他们还根据王文英兄弟的样貌,绘制了英雄的“大致样貌”,让后人知道了英雄的模样和故事。
“他们只是同屯,能为烈士奔波这些年,真的很值得敬佩。”王国作这样评价刘长来,说他为更准确还原这段历史提供了佐证。
熟人眼里的“热心肠”
救人、抓贼、帮助走失儿童都干过
如果不是因为要到社区开党会,正赶上新疆六姐妹的拜访,刘长来请假,他的这些故事还将鲜为人知。
齐齐哈尔铁锋区通东街道办事处人民社区的高岩书记说,她和老人家接触了三年,印象里,老人是一个正直、热心、做事很认真的人。
高岩说,社区里经常有一些公益活动,有的时候,大家劝老人家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不用非来参加’,可老人每次都积极参与。
熟悉刘长来老人的人都说他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肠,救过人,抓过贼,临时把走失的儿童带回家照顾,义务帮素不相识的人维过权……
在工厂上班那会儿,有一次,一个外地孩子跟着父母到齐齐哈尔祭扫,父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孩子走出房门找不回去了,在数九寒天里边走边哭,走了好几里地,来到了刘长来所在的工厂位置。刘长来见孩子穿着单薄,冻得发抖,赶紧把大衣脱下来给孩子穿,并带他到门卫室取暖,后来又报警帮他寻亲。孩子在派出所不待,老刘就把他带回家照顾,等待亲人来认领。很多人都劝他少管闲事,可他不以为然。
还有一次下班途中,他在一条背街上见一个女孩被歹徒欺凌,不顾歹徒手里的刀就冲了上去,硬生生把歹徒吓跑了,保住了女孩的清白。刘长来带女孩到派出所报了案。得知女儿被救,女孩的母亲拿着东西登门感谢。下班回家的刘长来从老伴口中得知情况,拿着母女留下的东西,根据在派出所听到的女孩家大致住址一路打听,把东西都归还了回去。“她家生活特别困难,那些礼物都是赊来的……”
这些都是刘长来的“中年往事”,到冰水里救人,屡次把走失男孩带回家,路见不平勇斗歹徒……退休后,没有了当年的“体魄”,可老刘也没闲着,十几年前,就因为他是齐齐哈尔本地人,一个在司法所工作的亲戚就找他帮忙,替富裕县医院有医疗纠纷的农民维权,老刘一口应允,四处奔波做法鉴,最终帮家属定性并获得了七万元的赔偿。如果不是从老刘身边人东拼西凑出这些故事,接受采访时,老刘还不愿意细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