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在咫尺,高三学生都在努力做最后的冲刺,家长们也要开始为高考填报志愿做准备了。
很多高考生都是在高考笔试结束后,才开始考虑填报志愿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只要分数够高,想报啥专业就报啥专业。事实证明,高考分数固然重要,报考的学校不用着急考虑,但是高考填报的专业需要提前考虑好。
三无家庭的学生,高考报医学院好还是报师范院校好
高考和中考最大的不同,就是中考无论怎么报考,未来学习的科目和奋斗目标都是一致的,而高考则不同了。国内余所大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决定报考的档次,填报的专业,很有可能会决定学生未来的事业和谋生的本领。
大学里的专业五花八门,很多学生乍一看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入手。反而是那些提早就想好专业方向的学生,考试后根据分数有针对性地报考对应的院校。能报双一流就上双一流,或者退而求其次,报考一所一流学科,未来就业也不成问题。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家长都会以就业为前提选择专业方向。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热门专业未必适合所有学生报考。尤其是三无家庭出身的学生,家长提供的各种资源有限,要靠自己白手起家,只有选对方向才会事半功倍。
大数据调查显示,家长心目中最理想的两个高考志愿方向,便是医科和师范。前者收入斐然,而且“越老越吃香”,家长也跟着沾光。后者工作稳定又清闲,未来辅导下一代得心应手。
中产家庭的学生在填报专业方面,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然而过来人才知道,三无家庭的学生不能任性,一旦选错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也将付诸东流。高考分数再高,也是莽撞而没有方向。
大学毕业后才明白,三无家庭的学生高考该如何选专业
高考填报的志愿,不仅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密不可分,还与原生家庭的资源有一定关系。大多数考生第一志愿的专业方向,都会与家长的工作领域紧密相关,毕业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家长的同行。
家长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能给学生提供不少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当学生遇到瓶颈时,家长也能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两代人的传承也是一段佳话。
三无家庭的学生就比较尴尬,家长能给予的资源几乎为0,无论是经济基础、人脉资源还是社会背景。学生只能靠自己的分数和技术来不断弥补,同时还要考虑不要给家长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少学生毕业后才明白,三无家庭的学生尽量不要学医,选择师范专业会更好。
医学生看似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也好,不过家长培养一个医学生的成本也不少。医学生本科学制5年起,医院,至少也要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医院,除了要求博士学历以外,人脉资源也必不可少。
算下来医学生要比师范生至少多读2年书,也要多拿2年的学费。师范生毕业就能上岗赚钱,医学生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实习和考证时间,几乎30岁以前拿不到太多的工资,而且学习压力远远高于师范生。
三无家庭的学生想学医怎么办?
有些学生从小就想学医,但是家庭情况不允许,即使学了医院工作。实际上每年高考都会招录一批“免费医学生”,与“免费师范生”一样,都可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这对于三无家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好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免费医学生需要学生有农村户口,毕业后要定向前往乡镇卫生机构工作6年以上。兰州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高校都招收免费医学生,高考中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并在本科提前录取批次。
一旦考上免费医学生,不仅不需要家长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学生还能拿到生活费补贴,几乎可以算得上的免费读大学,而且毕业就有体制内工作。未来在职称晋级时,也可享受外语科目的放宽政策,也没有论文方面的要求。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妨一试。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三无家庭的学生报考什么专业比较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