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黑龙江将军掀起建设官学高峰上
TUhjnbcbe - 2025/8/4 19:25:00

齐齐哈尔新闻网7月13日讯(韩艳华)教育,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们的生活准备、走向未来的基础,是分享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官办教育到民办教育,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各种特长班的教育,比比皆是。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我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张守生曾对清代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说,齐齐哈尔官办教育是从黑龙江驻防将军开始的,从满官学到汉官学实施文化的普及;黑龙江驻防将军的文化教育,源于驻防制度的需要;其内容以满文化教育为主,汉文化教育为辅;从黑龙江将军设立到裁撤,曾经出现过四次高峰教育,清朝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国子监是清代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官僚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

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脉络,一起回眸那高潮迭起的满汉官学……

初设满文官学敦厚民俗

“官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由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学校教育系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官学始于汉代,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至唐朝达到顶盛,之后逐渐被科举制度取代,名存实亡。而地方官学却一直沿袭至清朝末期,长盛不衰,为历代统治阶级传输管理人才。

明朝时期最有名的中央官学,就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国子监”,这个当时的最高学府,在永乐年间达到极盛,一度有学生余人。而明朝的地方官学包括全国设立的府、州、县学,防区卫所设立的卫学,乡村的社学,还在各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设置都司儒学、宣慰司儒学等,最盛时全国合计有官学堂余所。

满清入主中原后,地方官学基本沿袭明制,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对东北的长期封禁,造成了东北官学相对落后、人才凋零的情况。直到年,清廷为加强黑龙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设立了“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一职,简称黑龙江将军,官阶为正一品。

在黑龙江将军时期,无论是驻防制度,还是移民实边,文化教育均是一项重要工作。时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针对“管辖之官兵内,新满洲、锡伯、索伦、达斡尔等甚多,此辈向不知学书之真义”的实际情况下,以“宣扬教化,敦厚民俗”为目的,呈请在辖区“设立学房,设官教习”,兴办八旗官学。

年二月初一,皇帝同意了萨布素将军的奏请。

官学视为差务得以兴盛

“墨尔根城(今嫩江县)要出教书人两名,齐齐哈尔每翼各出一好师傅,于每牛录(初期每十人为一牛录,后有变化)各选一俊秀童子学习。”时任将军萨布素特别重视官学,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资料显示,他向齐齐哈尔副都统玛布岱“布置工作”时曾这样说过。

年,玛布岱选出齐齐哈尔城左翼教习玛斋、右翼教习鄂鼐,成为齐齐哈尔城官学第一任教习。据档案显示,玛斋为镶白旗达斡尔雅勒图牛录的披甲人,而鄂鼐是镶蓝旗达斡尔额哩德依牛录的领催,二人均为屯垦戍边居民。

年,黑龙江将军辖区八旗两翼、瑷珲城八旗两翼、博尔多城八旗两翼均有满文学校,每年共计有60名学额。

当时的八旗官学管理十分严格,儿童入学被视为差务,各佐领必须保证生源。学生一旦入学,不得随意退出,因故退学必须得到黑龙江将军允准。八旗官学的学习内容不仅仅学习满文及其官府文书样式,也学习骑射、汉文、读书礼仪。还依照盛京、吉林乌喇官学之例,从詹事府、翰林院办得《资治通鉴》《四书》等书籍,供学生学习。

八旗官学没有明确的学制年限,如学业优良,可以挑补成为各城衙门、驿站、仓库等处笔帖式(即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当差吃饷。有档案记载,年7月,布特哈八旗官学的笔帖式,就是从齐齐哈尔城官学里挑补出来的。

创办优质教育人民满意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

据文史爱好者孙鹏在《齐齐哈尔教育史话》中记载,齐齐哈尔社会教育始于清末,教育形式主要是开办宣讲所和简易识字学塾。年,省城齐齐哈尔开办黑龙江最早的宣讲所,由政界和教育界的热心人讲演,他们向民众宣讲理论道德。

民国初年,齐齐哈尔的社会教育形式主要有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宗教办学等。年6月,创办公众补习学校,劝导商家年龄小的学徒,学习国文、珠算等应用知识。是年8月,黑龙江省通俗教育社成立,林传甲任社长。年4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于驷兴批准《黑龙江省城义务教育委员会筹设平民学校办法》,其目的是给予一般贫民失学者求学机会。年5月,警察厅的几个人创办黑龙江省孔教道德坤院,定期开会,提倡妇女俭德、八箴之道等。日伪统治时期,民众教育馆为社会教育中心机关,主要讲日语并一些职业训练。

年11月,市教育科组织40多名小学教师到各区帮助组织夜校51所,对广大普通市民和家庭妇女等劳动者进行文化和政治觉悟方面的教育。年,齐市5个区设立了文化馆,负责组织社会教育工作。

据史志办的有关资料表明,年至年,齐齐哈尔市共培养出中学毕业生72.7万人,中专毕业生1.7万人,大专毕业生1.6万人,研究生人,留学生33人。

新形势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的愿望,已成为鹤城教育发展新的核心使命。近几年来,我市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三个建设年”向纵深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据市教育部门统计,我市今年有人参加高考;其中,理工类考生人、文史类考生人、艺术类考生人、体育类考生人。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历经不断地改革,鹤城教育不仅质量迅猛提高,而且实现了全民性的普及与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将军掀起建设官学高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