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因“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正值七夕佳节,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最美七夕,爱满龙江”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七夕传统节日深厚民俗文化内涵,特别推出“鹊桥相会,爱满鹤城”民俗文化特刊,让我们一起讴歌忠贞不渝的伟大爱情,感受自信强大的中华文化魅力。——编者按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婚俗展示
达斡尔族婚礼
达斡尔族婚礼是在订婚、过完彩礼之后,男方选定结婚日期,便举行婚礼。婚礼分送亲、迎亲、拜天地、招待宾朋、拜高堂、对拜等六个步骤进行。壹
送亲
婚礼之前,女方家请莫昆人(比较近的亲属)和其它亲朋好友商量送亲之事,送亲的习俗是包括“华达”(男亲家)2至3名,“霍都格”(女亲家)2至3名,新娘的弟弟或堂弟充当车夫,送亲人的总数为偶数,也就是双。送亲的人数少则8人,多则14人,“华达”和“霍都格”应必须是子女双全,配偶健在。子女不全,寡妇,鳏夫尽管是近亲属,也不能参加送亲队伍,如具备条件的人数不够可减少送亲人数。但是“图仁霍都格”是女亲家中最大的,也是送亲队伍的主管,和“图仁华达”男亲家中最大的,也属于送亲队伍的主管,这两个人必须是子女双全,配偶健在。送亲的车辆可根据人数确定为1至2台,有时也安排1至2个骑马的。贰
迎亲
迎亲的人数是根据送亲人数确定的。可与送亲人数等同,也可少于送亲人数,迎亲人数总数是单。新郎骑马从新娘家与送亲车队一同出发,在半路上提前回家,报知送亲人数和到达时间,男方家除了安排好迎亲陪客的“华达”、“霍都格”之外,安排一老一小同新郎官一起骑马到村外等待,并准备一些干柴等燃烧之物,待新娘车到来之际,点火拢烟,上前接待,点火拢烟有两层意思:一是避邪。据说结婚的新娘带有邪气,特别是新娘车。二是意味着小俩口结婚后日子过的红火。见到迎亲的人,送亲车上除新娘和伴娘外都下车与迎亲人见面,互相致礼、请安,迎亲的人用带来的铜酒壶给送亲的“华达”、“霍都格”逐一敬酒致谢,然后上车上马进屯,车队选择好路线,最后到新房时是从西向东朝着太阳出来的方向到男方家,男方在迎亲的“华达”、“霍都格”的带领下,所有亲朋都到院子里和大门外迎接新娘车。有时路程远,天已黑,就在新郎官家的大门西侧挂一面圆镜,代表太阳还没有落。叁
拜天地
送亲车到达新郎家大门时,除新娘和伴娘外,其余人一律下车下马,由男方迎亲人向送亲人敬酒问候,男方的亲友站立两侧迎接,在鞭炮声中伴娘搀扶新娘下车,这时男方家的几位女子把早已准备好的红绸布铺到地上,前后轮换,形成一条地毯路,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踩着红绸布到院内拜天地。新娘的鞋在进入新房前是不能沾土踩地的,走红绸布是意味着纯洁和幸福。拜天地是在院内摆上一个供桌,桌上点燃一柱香,两边各点上一支蜡烛,新郎和新娘跪在供桌前,听礼仪支宾指挥,礼仪支宾是一个口才好,有威望,懂规矩,辈份和年龄都适宜的人担当,按照礼仪支宾的提倡夫妻三叩首、拜天地。拜天地之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踩着红绸布走向新房,这时,新郎用腾鞭杆,在新房门前将新娘的红盖头揭起,挑到房檐上,盖头上房意味着吉祥。新娘进屋后,送亲人也走向新房,这时男方父母带人也在房门前准备了酒。进屋的“华达”、“霍都格”都要喝进门盅,其中有一位,代表送亲人和娘家,在喝酒前,用事先准备好的带节骨的苇草或苫房草掸酒祭祝,祝男方家庭幸福平安,祝一对新人和睦恩爱、白头偕老。祭祝完后再喝酒,然后进屋。肆
招待宾朋
送亲人进屋后,女宾坐南炕,男宾坐西炕,车夫坐北炕,先上奶茶和糕点,再由男方父母出面为女方贵客敬“接风酒”互相问候,然后摆设喜宴,喜宴是以全羊或全猪招待。如果是全猪,将带骨肉分部位盛于盘中,南炕上“额日处”即胸骨肉,西炕上“达勒”即肩胛骨肉,北炕上“叟吉”即胯骨肉。如果是全羊,南炕上“额日处”也是羊胸口,西炕上“赫克”即羊头,北炕上“瓦其”即羊尾。肉食过后便是饭菜席。席间充满热情,欢笑,因为都是平辈分相陪,酒桌上语言幽默、诙谐,互相开玩笑,甚至是善意的打嘴仗,例如:席间有要上厕所的但不明说,只道要出去看看门关上没有,对方则拉住不让走,告诉他门已经关好,并且上锁,你安心的喝酒吧,要出去的人又说,我家的牛没拴上,小牛犊乱跑,拉住的人说,放心吧,你家牛别人都去拴上了,小牛犊也都圈到圈里去啦等等,总之,是充满喜悦气氛,笑声不断。散席时,娘家人还偷个酒盅、小碟等物,到三天回门时给拿回来。伍
拜高堂
新娘进屋后,面朝里坐在南炕的西边,暂时被冷落,无人过问,待席宴开始后,男方一位平辈的男子来拉新娘坐的褥子,新娘顺势下地,站在里屋门北侧,这时男方的一位平辈分略微年长的直近亲属带领新人夫妇把新郎的父母找来,让坐在炕上,新郎、新娘给敬酒点烟,然后叩头,也就是拜父母。如果有爷爷、奶奶健在,则先给爷爷、奶奶点烟、敬酒、叩头,随之席间的认亲开始,按辈份对双方的宾客逐一敬酒点烟,对长辈的要行礼,宴席结束后,女方宾客启程,新郎、新娘与亲朋好友热情欢送到大门外,新郎骑马护送到村外,女方客人走后,开始招待男方亲友,也是依次而坐,席间一对新人按桌逐一敬酒,给长辈敬酒施礼,长辈要对新娘有所表示,送给一个手饰或给点钱。席散,新娘点烟送客。陆
对拜
当席散至晚,新郎、新娘入寝前,要有平辈、儿女双全的一男一女主持举行“欢特格浩勒贝”即以轮流喝酒和相互敬酒干杯誓为终身夫妇之意,也就是夫妻对拜。饮干后,盛来滚热的“尼结拉勒”粥饭,比粥干,比干饭稀,比较黏的一种饭,拌上点奶油和白糖,由主持人用筷子挑些送进一对新人嘴里吃下,新郎、新娘自己接过饭碗吃饭,没吃几口,就被跟前的男女孩抢过吃掉,孩子抢饭吃意味着这对夫妇今后子女双全,儿孙满堂。吃“拉勒”粥饭很黏,也意味着一对新人的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拉勒”再加上白糖和奶油,意味着一对新人和新的家庭和睦,日子过得又甜又香。(信息来源:齐齐哈尔宣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