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闫光明
在北满大地,清代建立的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双城、阿城、宁古塔等连接成一条线,共同保卫着祖国的北疆。更北地区还有墨尔根城、布特哈、通肯一线。再往北是瑷珲城。俄罗斯对黑龙江以南虎视眈眈,但也没有十足的信心,皆因几座城池拥有众多的满族人口。
满族人口,不是一般的人口,而是大清国的*人,是八旗兵。
齐齐哈尔就是一座清代由满族人建设的城,这座城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年(年)始建。康熙三十八年(年),黑龙江将*衙门移住齐齐哈尔城,历任将*多为满族人,城内由八旗子弟驻防。
据《盛京通志》记载:“齐齐哈尔城在奉天府东北一千八百里,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百步,门四。城外有郭,用土垡包砌,周围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门,环城有重壕,高一丈五尺。”到清初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城发展已相对成熟,各类建筑齐全,城市功能也趋于完善。
嘉庆十一年(年)齐齐哈尔城中大火,副都统宅及附近店肆被焚,损失惨重。至光绪八年(年),随着国力昌盛,朝廷在原木城之基础上,改建砖城,南北.20米,东西.30米,城墙高五米半。仍设四门,南曰迎恩,北曰怀远,东曰承辉,西曰平定,城门名称由满文书写,城内体现满族风情。
清末,黑龙江将*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光绪三十三年(年),撤销黑龙江将*,建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管理由满族八旗体制转变为汉族行*体制,随后大量汉族人涌入,满族人口比例迅速降低,汉族人口于清末超过满族。
新中国成立以后,陆续拆掉了齐齐哈尔的城门,汉族干部与工人、知识分子逐渐占据城市人口的绝对主体。
与齐齐哈尔情况相似,黑龙江的几座满城或满族聚居地都“迎来”了大批关内汉族群众。现在,满族已经成为黑龙江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而黑龙江的汉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7%。
汉族人口的到来,改写了黑龙江以土著居民为主的历史,汉族所带来的文化成为了黑龙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而满语满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濒危的语言文字。但我们任何人都不应忘记,清代中叶及以前满族八旗子弟为捍卫祖国边防所做出的贡献,假如黑龙江拥有的文明史,那么,有年是由满族及满族人的祖先为主体书写的。
滨海满族赞赏金额用于满族文化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