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什么最多?如果问我,我会告诉你:海南最多的就是阳光和东北人。
阳光自不必说,海南如此受到上天眷顾,全夏无冬,四季常青,阳光和煦,常年PM2.5堪称全国最低,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和风和日丽的明媚阳光更是常见。而东北人,真的是比阳光更常见的存在。据我观察,从语言来看海南岛上的语言主要有以文昌话为基础的海南话,比较类似闽南语,听得熟悉但真心听不懂;有那位冼夫人带来的以粤语为基础的儋州话,类似粤语,还比较听得懂;还有以黎语为基础的少数民族的黎苗语言,听来是唱山歌一样的感觉,比如前面说的“呀诺达”就是黎语,被当做景点的名称,还有一句“瓦爱鲁”很有名,在许多冰箱贴上可以看到,意思是“我爱你”;但是实际中使用的最多的却不是普通话,而是东北话,基本是全岛通用,角角落落都能听得懂。据我估算,在海南我碰到的人大概有35%是本地人,而60%都是东北人,年龄层次从小到老都有,遍布海南的各个地方和各个行业,尤其是餐饮、零售和旅游业,基本被东北人垄断,怪不得那位琼海女孩有那么大的失落感。走在海南几乎就是一个热带版的东北,刚从东北转过一圈的我,确实有点懵逼。具体原因,我就不多分析了,事关国家大*,莫谈莫谈。
有一件事我至今想起来还会笑出声来,我曾听到两个海南妇女用带有本地强调的东北话交谈,一个人忘了拿一件东西,另一个人对她说:“没事,你现在去qiu,我ge这儿等你。”可能不是东北人完全get不到这个梗,qiu和ge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话,分别是“取”和“在”的意思,可见东北话在海南的深入人心。
出得东方站,眼前一景让我目瞪口呆。一片高大巨型的楼盘群就在车站广场的对面展开,乐高积木一样密集地堆砌,上次看到这么密密麻麻的楼房还是在香港的公屋,仔细观察,这些高达3、40层的高楼,同样的格式,仿佛复制粘贴一般有好几十栋,一层楼有十来家,火柴盒一样堆砌起来,蔚为壮观,这片楼盘名为“山海湾”。
正好是此行唯一没有预订住宿的一天,因为不能确定在崖州古城游览的时长,看到如此壮观的地方,当然要进去体验一把了。于是打开美团,搜索附近住宿,果然找到有做民宿的房间,按图索骥找过去,也挺便宜,果不其然也是一位东北大爷在主持,就是两居室改成两间房出租而已。随后在小区里首先转了转,找附近的中介聊了聊,这片楼盘应该共有住宅24栋,层高29层,每层4梯6户,全小区共有户,只有有33平的一居室和61平的两居室两种房型,房价平均1万左右,基本都是被东北人买下了,在这里想找到本地人还真难呢。打听这么清楚,其实还是比较想在这里买一套房的,在海南养老真不错,而且这里毗邻高铁站,出行也方便,可以考虑。
坐公交来到市区,直奔火车博物馆。简单说一下东方市的历史吧,为什么这里明明是海南岛最西边,面对北部湾,和越南隔海相望,却叫东方,有点说不过去,其实是因为这里原是黎族东方峒,所以得名“东方市”。
和海南的许多地方一样,这里的市名和地名没什么关系,就像琼海在嘉积镇,万宁在万城镇,东方所在地叫八所,这里在日占时期,留下了许多悲伤的回忆。为了掠夺海南的资源,八所作为海南西部的铁路枢纽站,日*强迫3万多各国劳工修建八所港和铁路,最后仅有多人幸存下来,在城区西南海滩边挖了个多平方的大坑,把2万多具尸体丢弃其中,这就是“八所万人坑”,此外还有日*在北黎设立了日本横须贺*港第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简称横四特司令部),还有在日本投降后,日伪顽*联合制造的“麦家祠惨案”旧址,也可以看看。
我所要去的海南铁路博物馆,成立于5年,由原海南铁路总公司(已被粤海铁路收购)办公用地改建,但当地人都知道,这里前身是日*侵占海南岛指挥部的所在地,这里有露天展出的海南铁路史上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蒋宋美龄女士乘坐过的“美龄号”机车都是这里的明星。除了“美龄号”,馆内还有年日本制造的K3矿石车、年日本制造的吊车、年武汉制造的S11守车、年齐齐哈尔制造的抓煤机、年罗马尼亚制造的ND2型内燃机车、年山西大同机车厂制造的建设型蒸汽机车及遗存下来的各类珍贵铁路文物。
可惜我来到这里时,门口一幅告示让我吃了闭门羹,只能在门口徘徊一番,想找人套套话求个方便到院内参观,可惜没有人发现我,只有败兴离开,连附近的万人坑也不想去了,因为估计都会是因为同样原因闭馆把,顺便到旁边的铁路宿舍小区转转,不为别的,主要为这海港的风光所吸引,在小区里就能看到港口的景象和海岸。
没关系,好在这城镇很小,走两步就来到最西边的海边,因为和越南仅仅一海之隔,这里是新建的对外贸易港的最前沿,有海南最大的对越边贸口岸和边贸城,可惜事与愿违,因为疫情影响,边贸城里门可罗雀,仅有几家在苦苦支撑,不过有一家滑翔伞运动馆倒是门庭若市,原来他们把旁边的鱼鳞洲作为了一座极限运动的基地。
早在清朝康熙,鱼鳞洲就被列为海南风景名胜之一。鱼鳞洲面临波涛翻滚的大海,奇峰林立,岩石多姿,绿草灌木铺地,长年山花烂漫;海滩上,沙细如沫白如雪,松软如绵;海面碧波万顷,浅水小艇穿梭,远海白帆点点,海鸥翔空;海风推波助澜,浪被扑打在石壁上,溅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沉雷般的涛声轻重有序,节奏均匀。因濒临北部湾,来自海上的西风终年不断,因此这里的风能资源异常丰富,在鱼鳞洲的海滩上,耸立着18座巨大的风车,这里也是海南唯一的风力发电厂。远远看去,这些高大的风车就像整齐列队的仪仗兵,常年守卫在海岸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完了,老毛病又犯了,动不动开始描写,以下就简单地说吧,要不写不完。
鱼鳞洲上有一座灯塔,它是鱼鳞洲的标志,也是东方市的标志,它是北部湾重要的航标。灯塔建在鱼鳞洲海边一座突立的高约四五十米的岩石小山上,但是在半山腰的通道上锁了门,当然这也可以理解。登到半山腰,可以俯瞰整个鱼鳞洲和半个东方市,这个新兴的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已经有了一些都市的气象。
?
离开鱼鳞洲,就直奔农科路,因为这里有一股香气冒出,萦绕全城。四更村本是海南一座不起眼的小村,但是这里出现了闻名海南甚至全国的美食——四更烤乳猪。四更村农民很久以前从临高引进了乳猪种,加上自已独特的饲料和饲养方式,就养出了体小腰直,皮薄肉瘦的四更乳猪。据说小猪出生后他们是用大米煮稀饭,然后拌上小鱼做成海鲜粥来喂小猪,再后加花生饼、细米糠等,促其长膘,其间还让乳猪到野外,吃青草,嬉戏玩耍,使其具有野味。乳猪养到30天左右即可出栏,此时重量为6斤左右,是烤猪的上等原料。
“四更烤猪”的制法也是与众不同,师傅一般是先用葱蒜、生姜、南乳、老抽、陈酒及其它香料腌制数小时,然后用炭火炙烤,大约一只乳猪要烤上三个小时左右,至表皮呈酱红色便可斩体装盘。夹一块入口,轻轻一嚼,只觉皮脆、肉嫩、骨酥、吃下后满口余香,如吃时佐以“四更辣椒”和糖醋拌制的酱料则味道更佳。
农科路上的烤乳猪店很多,我随意走进了一家,一斤元,可能是因为我是外地人,讨价还价后成交元一斤,确实也不便宜,但是真心好吃啊!
吃完后意犹未尽,又在城区逛了逛,来了几份清补凉和椰子鸡才算尽兴。
简段截说,早起告别东北老夫妇,直接坐高铁来到下一个小站,白马所。只因为在这里《孤独星球》里海南唯一打星号的景点——千年古盐田。
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儋州洋浦半岛上的盐田村,而儋州则大有来历这里是海南最早设置行*建制的地区,早在西汉就在此设郡。而白马井这个地名的由来,就是因为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南征时,因将*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得名。
?
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洋浦半岛盐田村的千年古盐田,已经被辟为旅游景点,最让人开心的是不需要门票。这片古盐田有亩,距今已有1多年历史,传说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所造。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海南千年古盐田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间制盐工序的古盐场,目前有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千年古盐田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洋浦千年古盐田是洋浦开发区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具有观赏及考古价值的旅游景点。
在盐田走一番,切了一点当地特产盐焗鸡尝了尝,感觉一般,又买了几个咸鸭蛋,说实话其实腌得并不好,不入味。旁边还有一座宗庙,到时可以看看。
我倒是觉得这里最好看的风景在往返的公汽上,途径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到漂亮的海景,远眺一下海港,还有据说要建成中国的迪拜的三座人工岛群——海花岛。
再坐高铁就来到了海口,海口实在是泯然众城也,基本和内地的所有大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了,有名一点的骑楼老街,天后宫,五公祠等也是乏善可陈,就我的游程来说,我就推荐三个地方吧。
首先是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历史与艺术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的各个展厅依次对海南的奇特地理、独特资源、神奇文史、奇风异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既整体展示了海南宝岛的历史风采及其独特文化,又化展陈为文化旅游攻略,充分呈现了海南宝岛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和民族风情。其中,南海海洋文明陈列中展出的南宋沉船“华光礁I号”沉船遗迹和遗物,更是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航海之光,这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也是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的里程碑。
再是日月广场。如果是女生要来海南,我会告诉她,三天就够了,两天逛日月广场,一天去海边看看就行了,晚上吃吃夜市就完美。这座海航集团打造的超大型购物中心,真的让我对商业城有了全新的认知。一般一座大楼就是一个商圈中心,可是这里有1座以星座命名的商业大楼,并且有6座超大的下沉广场进行联结,我反正在里面是晕头转向,仅仅为了从免税店走出来就花了1个多小时。据介绍,这座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综合区,以满足城市购物、家庭购物及旅游购物及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设有免税店、书城、百货商店、电影院、俱乐部、主题乐园、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展览馆、儿童中心等商业购物及文化娱乐设施。
最后就是海大南门夜市。海口据说有四大夜市,但是问问所有市民,基本都会认同海南大学南门的夜市。顾名思义,海大南门小吃街就是位于海南大学南门的小吃街,也是海口首个试行限时封闭道路的夜市。左边是小吃摊,右边是夜市小摊。这里的消费群体基本都是海大学生居多,氛围也更年轻化。另外,路两边摊位上都挂着长串红灯笼,像一条美食路上的星光大道,也算成为这个夜市的标志物了。入夜后这里灯光璀璨,人头攒动。“海南粉,糟粕醋,陵水酸粉清补凉;炸面筋,武大饼,煎饼果子烤生蚝。”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小吃,在这里都能吃到。来这里二话不用说,就一心去大快朵颐,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和心。
其它的地方,比较推荐的就是达士巷了,这是一宽2至3米、长近米的石板小道。经过百年风雨冲刷,无数脚步的踩踏,石板被磨得有点光滑。这里出了很多名人,巷口的楹联上标榜“二皇三圣四姓贤士”,二皇是指“马皇康皇庙”里奉祀的着两位神灵,一位是马皇,一位是康皇。马皇是民间供奉马的保护神,而康皇是纪念力抗金人战死疆场的宋朝忠臣康保裔。三圣就是海南双壁的丘濬和海瑞,再加上被称为“海南巨儒”的钟芳。一般来说海瑞的名声较大,但是实际上另外两位的成就和学问更大。
好了,终于说完了海南,字数控制在了以内,忍住了很多的细节、感想和抱怨,也算是完成了大部分初衷任务。
想想最近半年走了东北和海南,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我沿着这张弓从头走到了尾,充分领略了祖国的南北风光,更加深了我对这国家的热爱,希望在在不久的将来,能按照这歌词,走一走这张弓的圆心。呃,对,这次我一定会先报备......
马老赞赞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