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及所属县(市)粮食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局部署,整合各类建设主体现有资源,积极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巩固传统“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探索创新和拓展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齐齐哈尔市正在谋划进一步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布局,将未获得国家补助,现有设施设备已满足服务实际需求的一批服务点,统筹规划纳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增加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
一、统筹推进项目,实现目标。从年开始,齐齐哈尔市规划三年建设产后服务中心29个。市县粮食部门多措并举,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典型示范,项目建设进展较快。截至年4月末,/年度17个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完成县级验收,补助资金已拨付到项目单位,/年度3个产后服务中心项目中已有2个项目完成项目建设,/年度9个产后服务中心项目中已有7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以整县推进、全程跟踪和专项督导为抓手,确保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实际,质量、进度达到目标要求,在年秋粮收购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巩固“五代”业务,实现双赢。充分发挥中心信誉优势,依托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储存、加工和销售服务,按市场需求分类整理、分类储存、分类加工、分类销售,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既带动农户减损增收,又提升中心经营收益,实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年全市产后服务中心开展“五代”业务量60万吨,年达万吨,年可增至万吨以上。富裕县龙安桥粮库有限公司为解决周边农民低质水稻销售出路,采购5台大型清理设备,免费为农民整理四、五等水稻,对整理后达到三等标准的以国家最低收购价交售给粮库。年收购期该企业共开展稻谷“代清理”服务1万余吨,增加农户收入余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增收。以合作社为建设主体的产后服务中心,积极组建合作联合体,提升服务社会化组织水平,为入社农户广泛开展农资、种植、田间管理、收获、整理、储存、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在粮食种、收、储、销中的后顾之忧。泰来县北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余亩耕地农户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农业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整理、统一储存销售,操作规范、价格合理、服务到位,实现粮食品质和社员收益双重保障,入社农户年均增收5%以上。
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基于优质粮食整理烘干、订单种植、加工生产等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以产后服务带动市场营销,形成良性循环。讷河市北风粮食工贸物流有限公司依托北纬48度独特的地缘优势,深入对接市场绿色食品消费需求,大力开展米面精深加工和线上线下融合交易。加工产品远销山东、四川、江西、*等地,主动与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顺丰“大当家”、融易购等30多个电商平台深化合作,日发货量最高可达多单,年交易额0余万元,为服务农户年收入增创余万元,在优质粮食加工转化产业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营销模式。
五、订单“联三方”,实现互利。通过与农民和下游采购商签订收购订单和供货合同,提前锁定粮源,抢抓销售渠道,购销随行就市,实现以产定销、以销定产,降低各方风险,实现农户、中心、采购商三方互利共赢。依安县鹏屿商贸物流有限公司紧抓当地及周边县域粮源,改变坐库收购模式,提前与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签订协议订单,提供上门收购、现场结算等优质服务。年度该企业实现订单收购量20余万吨,为农户节约运费余万元。疫情期间,讷河鸿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酒精玉米原料短缺。讷河市6个产后服务中心迅速联合,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粮源优势,组建服务队深入村屯,第一时间为鸿展供足原料玉米1.5万吨,在履行粮企社会责任同时,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更促进了农户卖粮变现备春耕。
六、多元化服务,实现惠农。整合服务资源,建强信息、技术共享网络,不断健全多元化服务范围,提升为农服务水平。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收购、免费脱粒清理等服务,让农民省心卖粮;实施免费茶水、便民食堂、休息场所等候等举措,让农民舒心卖粮;采取价格上榜、质量上墙、样品上台等方式,让农民明白卖粮,做到服务有温度、接地气。泰来北稷合作社组织农户定期开展培训,推广实用信息技术,深受农户欢迎。克山县北一兴粮库有限责任公司通过